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航运通物流查询单号查询)

  

  

  中波“太平洋”轮首航。

  

  周总理与公司员工合影。

  

  陈云签发公司营业执照。

  

  印度海事展“杰出重大件承运人”奖杯奖牌。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中方总经理刘上海(右)在船上调研。

  

  中波“太阳”轮装载列车。

  6月15日,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将喜迎65华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日前代表中国交通运输部(中波公司中方股东)发来贺信,向中国和波兰双方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问候。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简称中波公司)是1951年6月15日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远洋运输企业。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中波公司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艰难困苦、发展时期的励精图治、转型时期的彷徨徘徊,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波人怀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用鲜血和汗水打破了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华的禁运封锁,建立起共和国自己的“海上铁路”,拉开了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序幕,为中、波两国的建设和贸易运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航运人才。

  进入新世纪,中波公司秉承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自身优势,以“建设世界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企业”为战略目标,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世界重大件运输领域的领先企业。

  ■领导的关怀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波公司从孕育到发展始终受到来自中、波双方政府的支持。毛泽东同志在交通部递交的有关中波公司成立初经营状况的汇报文件上批示“好好办”。周恩来同志为中波公司定下“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办企原则,并确定了公司名称。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签发了公司营业执照。1957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奇视察当时设在天津的中波公司,与双方职工站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已成为中波历史的最经典瞬间。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共和国的几代领导人都视察过公司并留下亲切指示和谆谆教诲。65年来,波兰历届总统和部长会议主席以及国家运输海洋局的部长在访问中国或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波兰时都会专程视察中波公司。

  ■肩负使命而来

  1951年6月15日诞生的中波公司是肩负着“建设海上铁路”,打破封锁,打破禁运的使命而建立的。就在公司成立的27天前,联合国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操纵下通过了对华的海上禁运案。1950年,大局初定的新中国海疆依旧危机四伏,蒋军占据台湾窥伺大陆,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不久,美国又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实在太需要休养生息,太需要开展自己的生产建设。但当年物资匮乏、设备紧缺的状况光靠陆路运输的那点儿运力无疑是杯水车薪。必须要有大吨位的船舶,必须要能跨越大洋将社会主义阵营友好国家的支援物资运回国内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毛主席“建设海上铁路”的号令下,中波公司横空出世,在成立仅仅一年时间里就为新中国运回了26座工厂的设备。

  ■海运人才的摇篮

  1952年,20多岁的臧维宏正在南京海训班培训,他将登上中波的万吨巨轮跨越大洋,同操着波兰语、英语的波籍船员一起经历海上的风浪,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远洋人才。

  在此之前,他只有小学文化,只在沿海的运输公司干过,工作过的船舶最大载重量不超过200吨。但凭着一腔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赤诚和中波人不畏艰苦、脚踏实地的精神,经历十年海上生活的磨炼,臧维宏成长为技术娴熟、心思缜密,能够用英语和波兰语进行工作对话的远洋船长。后来,他被派往大连,参与筹建大连远洋公司,并担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回忆起自己的这段人生航程,臧维宏由衷地感叹:中波公司把我培育成才!

  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波公司培养了许多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宽广视野的航运人才,他们中许多像臧老一样虽然离开了中波公司这个摇篮,但仍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为中国远洋运输事业不懈奋斗着。

  ■碧海扬波映丹心

  中波公司的成立挫败了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海上封锁,恼羞成怒的美蒋势力在台湾海峡和台湾周围的公海上对来往中国的中外商船进行武装拦截,抢船抢货,有的船只甚至被击沉。

  1953年、1954年中波公司“工作”号、“哥德瓦尔特”号先后被台湾当局军舰劫持,92名船员生死未卜。中国和波兰政府向台湾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在国际正义力量的压力下, 63名波兰船员被放回。同时,在国际红十字会协助下,有11名中国船员也被放回。但其他18名中国船员从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海峡那边中波人的音讯。辗转回到祖国怀抱的船员让18人的故事大白天下。一名船员病死在狱中,另外17人受尽了人间的磨难。其中,刘学勇、姚淼周、周士栋三名船员辗转基隆、火烧岛监狱,带领船员们在狱中顽强抵抗,高呼“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英勇就义的悲壮故事成为中波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篇章。三位烈士用鲜血表明了中波人投身远洋、爱国奉献的坚贞志向。

  ■国际友谊的实践者

  阿里山麓埋忠骨,海防港口祭英魂。中波船舶不仅冲破封锁,击碎敌对势力妄图扼住新中国海上命脉的险恶企图,也曾响应号召,披肝沥胆深入战区,为陷入战火的越南运送急需物资。

  至于帮助合作国波兰人民,中波人更是义不容辞。1980年,由于东欧局势动荡,波兰国内经济困难,千家万户的厨房面临窘境。波兰政府请求中国给予支援,中国政府立即以无息贷款形式支援波兰8万吨冷冻猪肉。运输猪肉的任务,中波人当仁不让。

  8月的上海室外气温35摄氏度以上,而冷冻肉的装舱温度不能高于零下5摄氏度。当时参与支援工作的上海远洋老船长樊天胜形容:装冻肉像救火那样紧张!8艘冷冻舱装满冷冻肉的船舶在开往波兰途中有很长一段航程沿着赤道西行,特别是要取道有“沙漠烤箱”之称的红海。3天3夜炙热的骄阳把船舶的铁甲板烤得可以煎鸡蛋。但冷冻舱里必须保持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这给驾驶、机舱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当这些冷冻肉顺利抵达波兰格丁尼亚港,端上波兰朋友们的餐桌,有波兰主妇由衷感叹:“中国人的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美好!”

  ■实施“一个目标、两个转变”战略

  当战火消散,专事生产的主题成为时代强音,中波公司开始回归经营创利的办企初衷。此时,中波人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了整整40年。易货贸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波原先由政府间协议撑起的保护伞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热浪,中波脚下的那片荫凉越来越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面对转型的阵痛,中波公司领导班子没有畏缩不前,而是加强学习,广泛调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蹒跚而坚定地起步,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承前启后,坚持按照企业自身特点确定中波的发展方向。善运重件、大件的长处和兢兢业业的船员队伍是中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蓄势撬起老牌航运企业崭新未来的杠杆。中波的这些优势与国际制造业对航运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不谋而合。2002年年初,中波公司紧贴全球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重大件设备货专业运输企业目标,实现公司从传统件杂货向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转变,从欧亚航线区域性运输向全球运输转变。

  “一个目标、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打破了中波公司几十年来形成的经营思维定势,困难可想而知。在中波双方股东和中远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船岸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波公司通过加快船队结构调整,开辟全球航线,合理布局揽货网点,调整揽货策略,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战略发展要求的管理团队和船员队伍等措施,逐步从货源减少、运费和利润下滑的传统杂货市场中抽身,全力进军全球重大件设备货运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始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打造专业重吊船队 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公司确定“一个目标、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后,船队的更新和结构调整迫在眉睫。2002年4月17日,中波公司双方总经理在上海船厂出席了中波公司4艘重吊船舶的开工点火仪式,标志着重吊船队建设正式启动。

  该类型船舶设计航速19.2节,载重吨3万吨,每艘船舶配有两台320吨重吊,抬吊能力达640吨。新船以起重能力大、航速快、甲板宽、舱口大、箱式舱壁、可移动舱内甲板等特点,尽显承运重大件设备货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挂靠不具备大型起重设备的港口,依靠船舶自身重吊完成重大件设备货的装卸,为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

  2003年10月,中波公司新造3万吨级“太阳”轮型重吊船舶“弗·奥尔坎”轮首航开始,开启了中波公司从事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的新篇章。2006年,公司根据航运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7艘船舶完成了300吨重吊改造。2009年,公司再斥巨资在中远大连船务建造6艘同类型重吊船。2011年底,所有新造船交付使用,中波公司拥有17艘重吊船舶,适合运输各类超长、超重、超高的“巨无霸”货物。

  为发挥中波船队的整体优势,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在巩固传统亚欧航线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中波公司先后成功开辟了远东—美湾—欧洲—远东环球航线、远东—欧洲—波斯湾/印度—远东钟摆航线、远东—美湾—远东钟摆航线,初步建立了中波全球重大件设备货专业运输班轮航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承运人。

  随着重吊船舶运力陆续投放国际航运市场,中波全球航线布局不断完善,公司在重大件设备货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不断提高。公司成功实施了“高端客户,高质服务,高价货物”策略,并凭借船队丰富经验和优质服务,得到了制造业高端客户的青睐,与制造业巨头三菱重工、通用电器、日立重工、西门子等公司,以及国内知名的钢铁、发电、石化、国家电网等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运输了豪华游艇、风车叶片、电厂设备、列车车厢和车头等高端货物,使重大件设备货在公司货载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并成为公司船队赢利的支柱货源。从2003年开始,中波公司连续5年实现营业利润新高。2007年完成利润5000万美元,2008年实现同比增长50%,创公司成立以来年利润之最。

  ■危机中的“暖冬”

  2009年,中波公司的转型进入第八个年头。金融海啸袭来,航运市场也进入寒冬。这年冬天,当凛冽寒风在城市上空呼啸,在人们心中盘旋的时候,《解放日报》刊登一篇名为《“中波式暖冬”》的报道,介绍了中波公司新世纪以来依靠准确战略定位成功转型,积蓄起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气定神闲地等待航运业回暖的春天。

  “十二五”期间,公司继续在重大件设备货领域辛勤耕耘,凭借积极进取的揽货策略、自主创新的节能改造专利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圆满完成股东会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将航运主业做精做强,进一步巩固在重大件设备货运输领域的地位。公司获得2013年印度海事展颁发的“年度杰出重大件承运人”奖。由于公司坚守的绿色环保工作标准和出色的港口国检查纪录,多艘船舶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21世纪船舶”称号,享受港口免检待遇;并有“恒星”等4轮荣获长滩港“绿色环保杰出贡献奖”,可享受使费优惠等嘉奖措施。

  ■蓄势待发“十三五”

  2016年,公司迎来了65周年华诞,新造4艘32000载重吨、最大起重能力700吨的“太平洋”轮型船舶将陆续上线。中波公司共拥有23艘技术先进、船龄年轻的重吊船组成的专业船队。公司班轮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公司“十三五”的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公司中方船队4艘36000载重吨、最大起重能力520吨的“长江”轮型重吊船舶也于2016年3月集结成军,往来于远东、南美之间,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提供安全、高效的班轮服务。

  刚强、坚毅、追求卓越是中波65年不变的精神内核;家国大义、国际友谊,依靠智慧、汗水实现再辉煌是中波65年传奇历程的浓缩。如今的中波公司不仅有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底蕴,更有航运市场“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品牌企业的良好声誉。中波的重吊船型已经迈入“太平洋”、“长江”时代;中波的航线已经拓展至亚、非、美、欧。如今,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中波正昂首阔步迈向新发展,开拓创新绘就新蓝图!

  □链接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1951年6月15日,中国与波兰两国股东在天津举行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创立会。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从此诞生。中波公司以“平权合股”的形式创立,两国政府各占50%股份,现中方股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65年来,中波公司经受了多次政治风波和市场起伏的严峻考验,保持了自成立以来年年盈利的良好经营业绩,不仅为两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发挥着联系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作用,成为两国经济交往与合作的窗口。

  新世纪以来,中波公司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全球范围重大件设备货班轮运输服务,充分发挥在承运各类复杂及超长、超重件货物方面的特长和丰富经验,确立了业内领先地位。1999年公司通过中国海事局和英国劳氏船级社审核,并取得符合证明(DOC证书)以及劳氏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符合证书。近年来,公司先后引进全球先进的SMIS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和SAP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竭诚以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中波公司共拥有23艘现代化重吊船舶(含中方船队4艘),总运力约66万载重吨,中方管理其中14艘。2016年上线运营“太平洋”型船舶单舱口长达50.6米,可更好地满足超长、超高、超大件货物甲板下积载要求,且单船最大起重能力700吨,使公司整个船队形成700吨、640吨、520吨、300吨的船舶最大起重能力梯队。公司在波兰设有分公司,在美国休斯敦设有全资子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合资代理公司,在各个挂靠港口和全球重要地区都建立了具有一流水平的代理网络。

  依托中波航运主业的品牌声誉,中波公司下属企业围绕中方船队和船员管理、船舶供应和贸易、物流服务、后勤保障体系为四大板块开展业务。为了更好整合资源和发展公司陆上产业以及中方船队,公司分别成立了独立法人的中波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中波航运管理有限公司,履行“领导、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实现了陆上产业产权清晰、责任明确、依法管理、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

  (图片由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提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