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阜阳的物流公司

  

  合肥港

  建设高层次承载平台,是推动开放升级的新红利。近年来,我市全速建设“八大平台”,构建集水陆空铁及跨境电商为一体的立体化对外开放承载体系,夯实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基础,使合肥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牵手丝绸之路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据统计,“十二五”前四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末的99.6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00.9亿美元,年均增幅19%。

  合肥港:迈向“江淮航运中心”

  合肥港扬帆“通江达海”。合肥水运发展正呈现勃勃生机,在内陆港口中的实力地位正快速提升。合肥水运正立足打通“水上高速”,以水运的大发展支撑合肥经济腾飞。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坐落于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南淝河右岸,有着良好的公路与水路集疏运条件。作为省会经济圈唯一对外开放的集装箱码头,除能满足本地外贸企业物流需求之外,还辐射至六安、淮南、阜阳以及豫东南地区,港口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港口现已建成7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60万TEU、件杂货吞吐能力150万吨,配套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海关国检联检大楼。港口现有堆场面积近4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近2万平方米,配备各类专业集装箱及物流作业设备,可为客户提供集装箱及件杂货的装卸、堆存、仓储、拆装箱、运输等一系列港口物流相关服务。

  在合肥海关、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地方海事局等相关口岸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肥港通关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预计2015年合肥本地通关箱量可突破3万标箱,占港口总外贸箱量近40%,外贸企业选择本地化通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合肥港现已开通“合肥—南京”、“合肥—芜湖”、“合肥—太仓”三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平均每天超过5班航次,引进近十家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合肥港设立还箱点,引进货代公司、集卡运输公司近50家入驻港口办公。港口物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内陆港:开辟“新丝路”助合肥融入“一带一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搭建了一座亚欧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今天的“合新欧”踏着“一带一路”的号角,开辟了一条“新丝绸之路”——铁路大通道,将合肥与亚欧经贸发展紧紧相连,推动了两地经贸的快速发展。

  “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是由安徽新亚欧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现已开通中亚、中欧两条国际铁路线路。中亚班列的铁路线路:从合肥-阿拉山口-阿拉木图,运输时间8天、运输距离4906公里。每月两班常态运行,发车时间为每月的10日和25日,主要出口货物为家电、汽车、合成革、机械设备、化工原料等产品。中亚班列稳定、有序运行,已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欧班列的铁路线路:从合肥-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莫斯科-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穿越欧亚腹地,直奔德国汉堡,运输时间约14~16天、运输距离约10600公里。每月开行一列,2015年计划发运五列。2015年6月26日至10月30日,合肥至德国汉堡国际货运班列已发运6列,货源半径辐射至安徽省外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运行是安徽省、合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首创,已成为安徽省、合肥市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空港进境指定口岸——打造安徽指定口岸高地

  指定口岸是一个地区开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同意设立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一举改写安徽省无指定口岸国家级功能平台的历史。2015年8月,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同意建设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空港指定口岸的申报建设,将完善新桥国际机场口岸功能,促进外贸、消费和物流业发展,有力支撑合肥市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空港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坐落于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内,紧邻新桥国际机场货运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占地面积约10亩,项目总投资约3500万元,主要建设暂扣冷藏库、冷冻库、实验室、查验场等设施。目前,该工程已实现结构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检验检疫设备安装调试,计划2015年底竣工交付。2015年12月10日,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分别与省国检机场办事处、合肥百大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经开建投公司与百大周谷堆公司签署租赁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百大集团周谷堆公司将牵手指定口岸,负责空港指定口岸运营。根据工作计划,合肥经开区将加强与国检、百大集团的沟通协作,加快工程收尾,谋划口岸运营,计划2016年初启动验收工作,2016年上半年正式开检运行,早日让合肥市民在家门口坐享新鲜便宜的进口水果和冰鲜水产品。

  在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合肥经开区计划再申建食用水生动物类、进口药品等口岸,致力于将合肥空港打造成安徽口岸门类最多、检验最便捷、最具成本优势的口岸高地。

  跨境电子商务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

  如果说开园4个月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命名,15个月获得全国唯一“中国呼叫中心专业示范园区”称号,创造了“合肥速度”,那么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又开启一个全新的“合肥速度”。

  便捷:全省唯一跨境通关平台+国际邮件互换局

  蜀山跨境电商园已建成全省唯一海关通关监管区、海关总署通关服务平台;全省唯一国际邮件互换局即将获批,实现合肥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主要跨境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时间将较以往加快2~3个工作日;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监管“云仓”系统,建立了集货仓及二维码信用快速通关模式,未来还将建成跨境电商基础及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跨境电商基础生态圈,从而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外贸出口额的增长。

  申报:中部地区首个“国字号”跨境综试区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蜀山跨境电商园主动拉高标杆,积极申报全国第二批“国字号”跨境综试区。

  按照规划,中国合肥(蜀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拟依托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快件、邮件两大方式为物流支撑,构建集通关、结汇、退税等政府服务职能,电子支付与信贷等金融服务职能,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职能,广告、代理等商业服务职能等于一体的、全方位、高水准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经过3~5年的改革创新试验,力争把蜀山电商综试区建成政策到位、渠道通畅、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形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跨境贸易集散中心。

  布局:中部地区最大跨境电商进口门户

  在实现了“卖全球”的目标后,这里还将打造占地约70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的进口商品O2O展示体验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未来,跨境电商进口贸易将朝着千亿营业额的规模迈进,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门户。

  合肥综合保税区——国家级方阵又一块“金字招牌”

  合肥综合保税区是全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 6月29日正式封关运行。合肥综合保税区选址于新站区核心地段,定位以保税加工、保税贸易、保税物流等相关业务为主。

  落户于合肥综保区内的力晶12吋晶圆生产基地项目于10月20日开工建设。该项目的落户不仅是合肥综合保税区的首个百亿元项目,也意味着我省高端晶圆制造实现“零突破”,合肥已成为大陆首批拥有12吋晶圆制造企业的城市之一。此外,徽商银行生产数据中心项目已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晶圆凸块封装项目、半导体驱动IC封装测试项目等已签署框架协议,即将开工。广达合肥制造城、智能穿戴产品生产基地、澳洲产业园、太阳能电池组件、液晶整机及面板模组生产线等项目正在深入洽谈。同时合肥综合保税区4栋标准化厂房、2栋公共保税仓库正在进行施工,预计明年6月份投入使用。

  封关运行五个月以来,合肥综合保税区共办理进出口报关单1905份,监管进出口额2.42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1125万美元。

  合肥综保区还将规划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届时,法国的红酒、澳洲的龙虾、荷兰的奶粉、比利时的巧克力就在我们身边,进口高档汽车您随时都能开出。同时展示交易中心内,还将结合合肥市的国外友好城市打造“友城馆”,让您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

  合肥出口加工区——跻身全国出口加工区第一方阵

  出口加工区排名是以进出口额论英雄。合肥出口加工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工业园内, 2012年8月21日正式封闭监管和开关运作。如今,合肥已经迈入全国出口加工区第一方阵。

  经过两年多的成长与发展,2014年合肥出口加工区以45.57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50个出口加工区中第六名,在中西部加工区中排名第二,较2013年前进了7个名次,书写了内陆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奇迹,并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此外,在龙头企业联宝电子的强势带动下,合肥出口加工区的电子产业从无到有,迅速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中大尺寸智能设备制造基地。

  2015年,合肥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在加工区内正式运营,提高加工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与此同时,为使自贸区红利惠及更多百姓,合肥经开区正着手打造安徽空港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项目,旨在以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加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水果及冰鲜进境指定口岸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立足合肥,覆盖全省,将其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买全球、卖全球”的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经济振翅欲飞的助推器

  为完善新桥国际机场保税物流功能,大力发展空运进出口和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合肥对外开放水平,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我市正在打造的八大开放平台之一。

  该项目紧邻新桥国际机场货运区和空港进境指定口岸。项目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该项目计划2017年6月竣工交付,争取2016年海关总署等四部委会签审批,2017年底前正式验收运行。

  目前,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与宝龙达、中外运、海晨物流等企业达成了入驻使用意向性协议。下一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将复制推广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及检验检疫改革试点经验。另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还将争取省市建立航空货运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增开国际国内货运航线;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增开加密客货运航线,助推新桥机场运力稳步提升。此外还将完善海关监管、退税、展示交易、物流配送等支撑服务,拓展国际配送、国内分拨、简单加工、展示展销及转口贸易等业务,推动出口加工区、指定口岸、合肥航空港等开放平台联动融合发展。不仅如此,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将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驻场运营,全面引入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融资租赁、保税期货交割”新型业态,复制推广“保税集货”模式,在空港示范区谋划建设安徽最大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建设中的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

  “合肥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位于滨湖新区要素大市场内C区。

  随着合肥市近年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市出国劳务人员的数量也明显增加。“2015年1~11月份累计外派劳务5205人,占全省55%;月末在外人数13397人,同比上升6%,占全省58%。”

  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的较快发展,已成为推动县域地方经济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市具有外派劳务资质的企业和项目下外派劳务的企业共计有66家,其中纯外派劳务企业18家。

  为完善外派劳务市场,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我市决定建立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是为全市所有对外劳务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中介机构和出国务工人员提供合法的正规场所,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提供对接服务。

  服务平台是集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促进、保障、规范和管理为一体的市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市编办今年1月批复同意成立“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装修工程已全面完成、有关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2016年将全面建成并投入正式使用。

  

  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合肥综合保税区

  

  “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

  

  合肥出口加工区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

  

  空港进境指定口岸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